中国足球未来路在何方?2026无缘世界杯后的挑战。
记者陈永报道,自2006年至2026年,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连续六届无缘世界杯,上一次的晋级还要追溯到24年前。这样的成绩背后,既有实力层面的必然性,也反映出技战术层面的不足。面对再次的失利,我们该如何面对未来呢?
胜利或失败,都是流量狂欢的催化剂,营造出极端的情绪氛围。但对于中国足球的决策者和从业者来说,他们需要的是理性面对,深度思考后踏实前行,这考验的是耐心和恒心。
就国足的现状而言,实力依然处于下滑态势。此次无缘2026年世界杯,伊万主帅虽需承担一定责任,但更多是国足实力问题所导致的。纵观近年来的比赛,从91年龄段到03年龄段,球员整体实力处于低位。更具体地说,国足在多个年龄段都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尤其是后腰和边后卫等关键位置。
然而,这次世预赛并不是毫无收获。它是在中国足球反腐反赌、全面重建的背景下进行的。虽然这次国足再次失利,但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足球改革的初步成效。例如,青少年足球的培养已经开始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中国足球振兴的核心。
因此,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失利而灰心丧气,更不能频繁折腾、急功近利。我们需要的是稳定、坚持和持续的努力。在选帅、战术等层面进行必要的讨论是必要的,但在整体战略或决策层面,我们必须保持足够的理性和耐心。我们必须避免那种国足输球就寻求新政的短视行为。
在青少年足球的培养上,我们需要持续投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我们也需要针对后腰、边后卫等关键位置制定专项培养计划。此外,加速留洋和国际交流也是提升青少年球员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进一步支持青少年球员留洋,推动各级国字号海外拉练,举办各项国际邀请赛等。
总之,面向未来,我们需要统一思想,重点培养青少年足球。这需要足协、俱乐部、教练员、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坚持走下去,自然会有希望。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足球能够迎来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