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连球市热,上座纪录刷新,中超部分球队落寞。
在七月炎炎夏日,中超和中甲联赛的两场榜首大战在北京和沈阳两地火热展开。当晚,北京工人体育场与上海申花的对决吸引了62291名热情观众,刷新了中超的第二高上座纪录。与此同时,同积38分的北京国安与申花队在工体场上展开激烈角逐,最终申花队以3比1的成绩打破了“24年工体不胜”的魔咒。
而在遥远的沈阳铁西体育场,辽宁铁人和重庆铜梁龙之间的比赛也吸引了39868名球迷的关注。由李金羽执教的辽宁铁人队以4比2的优异成绩领跑中甲,这场比赛的胜利无疑也极大地提升了主队的士气。
这两场榜首大战不仅让球迷们看得过瘾,更令人惊喜的是,两场比赛都刷新了各自球场的上座人数新高。这样的盛况不仅体现在当晚的比赛上,大连梭鱼湾足球场同样在19日晚创造了入场人数纪录,共有61588名球迷到场观看大连英博队以2比0的成绩战胜山东泰山队。
对于北京工人体育场来说,这次比赛的上座人数创下了历史新高。此前的纪录是在2019赛季国安队对阵广州恒大队的比赛中,观众人数达到57056人。然而,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工人体育场可容纳观众数已增至68000人。本赛季第8轮国安队主场大胜的比赛已创下了新工体上座之最,达到54309人。如今再次刷新纪录,也证明了工体球市的火爆程度。
同样地,沈阳铁西体育场在改造后也迎来了其最大的上座人数。尽管辽宁铁人队仍在中甲征战,但该球场的上座情况一直十分理想。尤其是在完成改造后,其上座人数更是迈上了新的台阶。而在大连梭鱼湾足球场,除了个别场次外,其余主场的上座人数均超过了50000人,其中五场比赛的上座人数更是超过了60000人。
然而,火爆的球市并非普遍现象。在同一时间,武汉三镇与青岛西海岸的比赛仅有8957名观众到场,而长春亚泰与上海海港的比赛入场人数也只是刚刚破万。这两场比赛的低上座率似乎能找到一些客观原因,如武汉的高温天气和长春比赛时间的安排等。
但客观原因并非唯一因素。以武汉三镇为例,本赛季举行的九个主场中仅三场观众破万,这与其俱乐部在投资方面陷入困境以及品牌未深入人心有着密切关系。同样地,长春亚泰近年来一直在为保级而战,本赛季开始后一直在积分榜底部徘徊,这使得支持者开始流失。
相反,国安、大连、沈阳等地的球市却能保持火爆且稳定。这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地方拥有深厚的足球文化传统以及良好的俱乐部发展态势所带来的红利。因此,在真正解决生存问题之前,像武汉和长春这样的地方很难复制成功的经验。“涝的涝死,旱的旱死”,这一局面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可能会长期存在。
总的来说,这两场榜首大战不仅为球迷们带来了精彩的比赛,更展示了中国职业足球联赛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无论是火爆的球市还是低上座率的比赛,都反映了中国足球发展的多元面貌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