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元票价带动3亿收益,“草根苏超”成普惠经济典范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今年夏天,一项全新的赛事“苏超”火爆了全国。这里的“苏超”并非指“苏格兰超级足球联赛”,而是江苏省内的城市足球联赛。首届赛事的举办,就已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苏超”的参赛队伍来自江苏的十三个地级市,被亲切地称为“十三太保”。一城一队的赛制,让各地球迷热情高涨,不仅点燃了本地市民为自家球队摇旗呐喊的激情,更是让“南京发布”等官方账号亲自下场造梗,将这场体育活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这场现象级赛事的两大标签是“草根”和“普惠”。与国内动辄数百元的职业联赛门票相比,“苏超”的官方票价仅定在5—10元,部分场次也不过20元。这样的低门槛彻底激活了大众参与热情。此外,虽然仅有29名球员拥有职业背景,但其他大部分球员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教师、学生、快递员、程序员等。
赛事的赞助商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除了大型企业为主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赞助商外,还有参加“苏超”的各球队的赞助商和赛区赞助商。例如,常州的一家街边烧烤店和多家本地企业,都与知名企业如京东一同站在了赛场显眼位置的广告牌下。这为本地中小企业提供了低门槛的品牌曝光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苏超”的赞助费用与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相比仍有巨大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苏超”的赞助商数量已经超过了中超的两倍。这一现象表明,即使是“草根”赛事,只要定位准确、贴近群众,也能吸引大量的赞助和支持。
当“苏超”成为一场全民狂欢的盛宴时,绿茵场上的胜负已不再是唯一的焦点。这场赛事不仅带动了江苏餐饮、住宿、零售等多个行业的繁荣,更成为了体育拉动文旅消费的一次美好尝试。例如,常州为欢迎客队观战的游客而向扬州市民免费开放A级景区,不仅使该市景区客流量大增,更是带动了餐饮、住宿、零售等消费激增。据统计,“苏超”赛季预计将拉动综合经济效益超过3亿元,平均每城增收2000万元。
对于这样的现象,有专家评论称,“苏超”的成功不仅仅是体育赛事的成功,更是体育与文化、旅游等多行业融合发展的成功。国家发改委也表示,“苏超”的出圈反映出我国体育赛事和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蕴含巨大潜力。
此外,金融业也对“苏超”表示了高度关注。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丰富体育领域金融资源供给,提升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银行等金融机构也被建议紧跟市场风向,通过提供赞助、广告宣传等方式,借力体育赛事提高品牌价值,锚定更多获客机会。
总体来看,“苏超”的成功不仅仅是一场足球赛事的成功,更是体育、文化、旅游、金融等多行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案例。它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民参与、多行业联动、共同发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