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乙联赛更衣室“符咒风波”:巫术非胜因。
评论员 李长需
在足球比赛中出现“下符”诅咒的情景,着实让人惊讶。这样的行为不仅违背了体育竞技的初衷,更是对中国足球文化的一种讽刺和嘲笑。
据澎湃新闻报道,北京时间7月2日晚间,中足联官方公布了关于长春喜都足球俱乐部在客队休息室放置封建迷信物品的处罚决定。这起事件发生在2025年6月28日中国足球乙级联赛的一场比赛中。据通报内容显示,长春喜都足球俱乐部在比赛前夕,竟然在客队休息室放置了封建迷信的黄符,上面写着“敕令山西崇德荣海必败”。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比赛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更是对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的一种嘲讽。
一支实力强劲、志在冲甲的球队,竟然依靠“画符念咒”来寻求胜利,这简直让人感到难以置信。然而,这更像是一面照妖镜,揭示了中国足球骨子里的顽疾。长春喜都队虽然实力不弱,排名中乙北区第二,有夺冠的硬实力,但为何会选择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呢?据传有一种说法是,该队贴符咒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连续多轮不胜,管理层在尝试所有“科学手段”无效后,才转向“玄学方案”。这恰恰暴露了中国足球职业化三十年来最致命的缺陷——缺乏系统的过程管理能力。
这种现象并非长春喜都独有。在足球圈内,赛前“做法事”、特定仪式“求好运”的传闻早已私下流传。这次事件只不过是将这些桌子底下的东西公之于众。除了青训领域的“讲究”,某些足校在选拔苗子时还要看生辰八字,这种看似高雅的选拔方式,实际上与长春喜都的黄符一样,都是把足球成功归结为某种玄学因素,而非科学的训练体系。这种集体无意识的背后,是科举文化“一考定终身”功利思维的足球变种。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长春喜都事件是两种足球认知体系的碰撞。我们的足球文化还停留在简单粗暴的“贴符”阶段,没有真正传承汉代蹴鞠“君子之争”的文化智慧,也没有消化现代足球的精髓。要打破这种文化困境,仅仅嘲笑几张黄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建立足球领域的“祛魅机制”,以科学的心理辅导体系来替代“玄学”鼓动;我们需要重构成功认知体系,抛弃足球运动的功利主义思维;更重要的是培养真正的足球生活方式。只有当我们的足球文化能够建立起健康、有韧性的竞技文化基因时,我们才能有打败强大对手的底气和能量。
长春喜都的黄符或许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褪色,但它所揭示的文化阴影却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顽固。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一场针对封建迷信的道德审判,而是一次彻底的文化基因测序与修复。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中国足球的未来注入健康、有韧性的竞技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