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超内斗,江苏逗乐,赚三亿。

来源: 24直播网

这个夏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通常被简称为苏超)以其别开生面的盛况赋予了我们许多欢声笑语,带给我们的快乐犹如烈日下的一场嘉年华,火得连天之骄子们都要“退居二线”。

这可不是彼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的“苏超”,而是我们的“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它的“出圈”离不开它的独特属性:一个由草根球队组成的联赛。从5月10日比赛开启的第一天起,其火爆程度就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前两轮的12场比赛,场均观众人数高达8798人,这甚至超过了中甲、中超等职业足球赛事的观众数。

门票原本的定价仅为10元,但在二手市场却能被炒至600元一张,票价上涨幅度高达300%。特别是当南京对阵无锡的第三轮比赛时,票务平台三度开票,票就三度被抢空,简直达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

不只是线下热度不减,线上的话题热度也是居高不下。在抖音平台上相关话题浏览量已经超过27亿次,“江苏一个省踢出13个省PK的感觉”等话题在微博上被广泛讨论,似乎成了全国人民的“欢乐源泉”。

与此同时,这个盛大的赛事还带火了江苏的文旅业。据不完全统计,仅端午期间,因足球赛事带来的欢乐就带动了江苏文旅消费的飙升,揽金高达65亿+。多个地方的景区、餐饮消费增长了10%,连外地人都忍不住想来“趟一趟浑水”,尝尝这“摸鱼的快乐”。

央视也不再关注国际赛事,反而拿下了“苏超”的转播权,与全国人民共享这份快乐。那么,为何江苏能凭借这一赛事,将全国人民都卷入这场狂欢呢?

一开始,苏超的热度并不算高,但因其独特的造梗文化而逐渐火爆。比如南京和无锡的对决被调侃为“盐水鸭”和“水蜜桃”的爱恨纠葛;淮安与扬州的争霸变成了“淮扬菜正统之争”;而常州在比赛中的失利更是被网友们以各种方式调侃。

这种地域间的“互黑”与“自黑”不仅没有影响江苏各市的团结与凝聚力,反而成了他们各自展示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和幽默感的绝佳机会。比如常州虽然输掉了比赛,但随即对扬州敞开了文旅怀抱,免费开放40家5A级景区给扬州游客。这种看似“胸怀宽广”的举动实则也是为了借助这次赛事的经济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消费。

而江苏的“散装”文化背后,其实隐藏着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中国GDP第二大省,江苏的财政实力雄厚,各市都拥有自己的制造业、科技研发能力和外资引进能力。这种强大的经济基础不仅为江苏的赛事提供了支持,更为其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今,“苏超”的赞助费单赛季已经飙升至300万元,各大企业争相入局。据预测,整个赛季将创造超过3亿元的收益,为各市带来高达2000万的收入。

对于江苏的13个市队(即江苏十三太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你更支持哪支球队呢?是苏州的现代与繁华?还是南京的历史与文化?亦或是无锡的湖光山色?无论你支持哪支队伍,都别忘了这背后所代表的不仅是城市的荣誉与骄傲,更是整个江苏的繁荣与昌盛。

总的来说,“苏超”不仅是一场足球赛事的胜利,更是江苏乃至全国人民的一次集体狂欢。在欢乐的同时也展现了地方文化和经济力量的崛起与发展,展现了中国地域文化的魅力和多样性。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骄傲和珍视的经历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