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苏超品牌混战,赞助费值否?

来源: 24直播网

作者|黄雨佳

“散装省”江苏的苏超联赛,犹如一股旋风,席卷了整个过去的一个月。在“江苏十三太保”的文化背景下,苏超联赛凭借其独特的比赛口号“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率先出圈,继而引发了一波又一波的互联网热梗。不论是南通与南京的“南哥之争”,还是宿迁与徐州的历史文化较量,甚至是常州输一场就减一画变成“|州”,江苏省各城市在比赛中激烈竞争、不甘示弱的精神状态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讨论与关注,更有人将其称为“天时、地利、人不和”的体育盛宴。

这场赛事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其商业价值也水涨船高。众多企业纷纷盯上了这波流量红利,争相成为苏超的赞助商。从京东、伊利等大型企业,到江苏银行、紫金保险等本土企业,再到中兴、安井等新晋品牌,赞助商的队伍日益壮大。据报道,苏超的赞助商数量从赛季初的6家迅速增长至现在的19家,赞助席位价格更是飙升至300万元人民币。

在这波流量中,各赞助商也展现出了不同的营销策略。早期的赞助商大多利用苏超的曝光度进行品牌曝光,如江苏银行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品牌露出,成功实现了品牌与赛事的深度绑定。而洋河则选择在文旅经济上发力,推出“旅游+赠酒”的专属福利,将品牌与城市文化相结合,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随着苏超的热度持续升温,后加入的赞助商如京东、伊利等则更加注重玩转互联网营销。他们紧跟互联网趋势,迅速融入苏超的热梗元素,制作了一系列玩梗海报和广告,将品牌与赛事、地域文化完美结合,成功将公众的注意力从赛事转移到了品牌身上,实现了品牌的高曝光度。

然而,苏超的商业价值挖掘才刚刚开始。据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期,整个“苏超”赛季有望创造超过3亿元人民币的综合经济效益。在漫长的赛事周期内,苏超因热梗而起的热度是否能一直维持?是否会有更多企业、品牌加入并展开营销PK?各家赞助商又能否在这块巨大的蛋糕中分得一杯羹?这些都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

一分钟速读全文:

江苏业余足球赛“苏超”火爆网络,因十三个城市间的搞笑段子和地域梗而爆红。各城市经济实力相当、互相竞争激烈,网友爱看热闹。赞助商数量暴增至19家,赞助席位价格高达300万人民币。赞助商们各显神通:有的躺着吃红利也尝试新招;有的玩转互联网营销和玩梗;还有的新晋品牌加入,营销手段更加灵活多样。预计整个赛季将创造超过3亿元的经济效益,但热度能否持续、更多赞助商和品牌的加入以及各家赞助效果如何仍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