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新星赴欧,中国足球无人留洋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杨健/仰卧撑足球**
孙兴慜离开英超后,越来越多的日韩新星开始踏足五大联赛。从伦敦到洛杉矶,孙兴慜的职业生涯仿佛仍在巅峰,而亚洲的足球大军中,尽管“新白鹿巷”的旗帜已经降下,但年轻球员的追求却从未停止。
亚洲旅欧球员群体中,“孙哥”的退潮似乎带来了低谷期。金玟哉在拜仁备受批评,李刚仁几乎被大巴黎遗忘,黄喜灿因伤沦为替补,富安健洋刚被阿森纳解约……而就在众人关注“头部”球员的失意时,我们忽视了另一批年轻人已经在默默地冲刷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不过,对于未来的2025年,亚洲球员尤其是日韩两国呈现出了一种崭新的趋势。截至8月第一周的数据显示,两国合计29人留洋欧洲,其中大多数是23岁以下的潜力股。若不考虑位置因素,两国甚至可以轻松派出全海归的26人名单。
朴升洙的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典型案例。作为孙兴慜成功模式的“加强版”,他直接在纽卡斯尔足球俱乐部站稳了脚跟,没有经历过多的试训和等待。尹棹泳和梁民革等新星的留洋之路也各具特色,他们分别在欧洲的不同联赛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与韩国球员的精品路线不同,日本球员的旅欧之路更注重数量。今夏,J1和J2联赛为欧洲贡献了22张新面孔,是韩国的三倍还多。日本球员不仅在主流联赛站稳脚跟,中后场球员也愈发受到认可。铃木彩艳等人在欧洲赛场打上了主力,而更多的年轻球员也正在路上。
相比之下,中国足球的留洋之路差距早已无法评估。今年的主题不是外租,而是回流和搁浅。欧洲顶级联赛中已无中国球员身影,王钰栋等年轻球员的留洋之路也一度陷入困境。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绝望,毕竟仍有像蒯纪闻这样的球员仍在努力争取稳定的出场机会。
如今亚洲球员旅欧正值“风口”。欧洲三大杯赛事规模扩容和各大联赛推行的财政公平政策,为亚洲新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身价低廉、自带商业潜力的亚洲新星成为了稳赚不赔的买卖。更重要的是,比风险评估更关键的是球员们的决心和毅力。
金志树、金旻洙等韩国新星的经历告诉我们,留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他们选择耐心等候、服从现实,最终赢得了尊重和机会。吴贤揆更是从苏超转战比甲,成为了球队的核心力量。这样的故事激励着王钰栋等年轻球员,他们渴望改变的态度不言而喻。
面对这样的“风口”,身在国内的余嘉豪等年轻球员也开始寻找自己的出路。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值得称赞,也希望他们能在陌生的欧洲联赛中打出自己的天地。
**本 期 编 辑 邹姗**
这篇改写后的文章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和深化,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涉及了日韩和中国留洋球员的具体情况和故事,增加了对比和例证来加强观点的可信度与说服力。